随着云原生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操作系统正迎来新一轮变革浪潮。在国产化进程加速和AI技术快速演进的背景下,操作系统不再仅是基础支撑平台,更成为加速AI创新和云原生落地的关键引擎。这一技术变革正在重构操作系统的技术架构和应用范式,推动国产操作系统从“可用”向“好用”跨越式发展。
6月21日,由OpenCloudOS社区、腾讯云主办的城市行技术沙龙在广州正佳广场万豪酒店成功举办。本次活动以“云原生与AI驱动的操作系统创新实践”为主题,聚焦国产操作系统在云原生和AI场景下的技术突破与生态建设,吸引了来自腾讯、东华软件、海光、趣丸科技、江南科友等企业的技术专家,以及近百名开发者、企业技术负责人和开源爱好者参与。现场,五位技术专家分别从云原生优化、AI加速、系统安全等维度,分享了OpenCloudOS及其生态伙伴在操作系统创新领域的最新实践与未来展望。
当云原生遇上AI,打造更智能、更轻快的操作系统
腾讯高级工程师、OpencloudOS Stream SlG Maintainer王烁以《云原生操作系统的AI场景创新实践》为题,重点介绍了OpenCloudOS社区在云原生与AI驱动下的操作系统创新实践。王烁指出,OpenCloudOS是为应对CentOS停更风险及AI化浪潮需求,由腾讯联合合作伙伴打造的全链路开源操作系统,涵盖L1-L4不同阶段的版本,具有极致的稳定性、终身维护、AI深度优化等优势。针对云原生场景下通用OS的功能冗余、安全风险等问题,OpenCloudOS推出了轻量化的云原生OS版本,通过不可变发行版、双分区原子升级、K8s统一管理及Git化配置等特性,显著提升了安全性、一致性和运维效率。其架构设计包括系统分区只读、内核裁减、快速启动等优化,并通过分层管理实现原子化升级与回滚。
在AI领域,OpenCloudOS通过“AI for OS”和“OS for AI”双向赋能。前者利用大模型构建自动化维护基础设施,实现上游提交跟踪、依赖分析和冲突解决,并开发了智能运维工具OCAI-agent,支持自然语言交互与自动化脚本生成;后者则全面适配国内外主流GPU及AI加速卡,支持PyTorch等上千款AI软件,并提供开箱即用的容器镜像。针对AI镜像体积大的痛点,团队开发了chisel工具进行细粒度依赖裁减,结合动静态分析优化体积,并推出镜像分析工具自动化输出优化建议。此外,通过按需加载、P2P分发等技术优化镜像拉取效率,减少资源占用。这些实践展现了OpenCloudOS在云原生与AI融合场景下的技术创新,致力于成为稳定高效的操作系统底座,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
操作系统新玩法:NTOS2025的AI加速秘籍
在《云原生与AI融合场景下的基础软件栈重构思考》的主题演讲中,东华软件技术专家林怡介绍了基于OpenCloudOS深度定制的NTOS2025操作系统。该系统定位为智能化、国产化、轻量化的未来操作系统基座,覆盖服务器、容器、云原生及AI桌面四大场景。
针对云原生与AI融合的痛点,NTOS2025通过多项技术创新实现突破:在大模型推理场景中,开发分布式缓存服务HCache,利用多级缓存池(显存、内存、磁盘)动态扩展资源,结合GPU Direct技术降低传输延迟;针对性能诊断难题,引入热点追踪技术,支持编译型与解释型语言的栈分析,快速定位CPU、内存等瓶颈;在容器优化方面,采用块设备直挂技术提升I/O性能,并通过NTOS-minimal镜像统一容器内外环境,减少配置漂移;针对边缘计算需求,集成轻量化K8s方案,显著降低资源占用与部署复杂度。此外,系统通过内核调优、安全加固等举措,全面提升性能与安全性。
林怡表示,东华NTOS将持续深化与OpenCloudOS的合作,聚焦AI桌面场景落地,并推动安全组件升级与生态协作,助力客户高效应对云原生与AI融合的技术挑战。
兼容CUDA只是起点!海光DCU的AI算力优化玩出新高度
海光高级解决方案专家陈华以《国产化AI算力优化与生态创新》为主题,详细介绍了海光DCU芯片的技术栈及其在国产AI算力生态中的创新实践。海光DCU基于通用GPU架构,其软件技术栈(DTK)与英伟达CUDA高度兼容,通过HIP编程模型实现应用零迁移成本,显著降低了生态切换门槛。陈华表示,海光DCU拥有领先算力水平,具有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在技术实现上,海光通过线程、线程块和线程网格的逻辑划分,优化并行计算效率,并结合编译器工具链实现CUDA代码的丝滑转换,支持PyTorch等主流框架的直接部署。
针对大模型训练的算力瓶颈,海光提出全栈优化方案。在模型结构层面,借鉴DeepSeek的MLA和MoE技术,通过稀疏化模型降低计算量和低秩联合压缩降低显存占用,提升计算效率;在基础设施层面,采用动态张量压缩、混合精度训练及高效的并行策略,缓解内存墙与通信墙问题;在底层算子上,利用GPU Direct技术减少数据传输延迟,并通过类似PTX中间语言优化指令集布局。此外,海光与OpenCloudOS深度合作,将芯片级指令优化融入操作系统内核,进一步释放硬件性能。
陈华强调,国产算力平台的竞争力不仅依赖于硬件性能,更需构建完整的软件生态。海光通过兼容CUDA生态、参与开源社区协作,以及针对场景化需求的全栈优化,为AI落地提供了性能卓越、自主可控的解决方案。
当密码遇上云原生:一场安全与效率的双赢革命
江南科友研发中心总经理许永欣以《基于密码技术的云原生安全探索》为题,深入探讨了密码技术在云原生安全中的关键作用与实践创新。他指出,随着云原生技术快速普及,安全问题正以每年67%的速度增长,这为密码技术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通过重构云原生安全架构,密码技术已从传统的数据加密、密钥管理和身份认证三大基础功能,演进为贯穿基础设施、计算环境到应用研发的全方位安全解决方案。特别是在金融和政务云等实际场景中,密码技术已实现突破性应用:智能识别和加密敏感数据已经落地,而多云架构下的统一密码服务平台更是支撑了上千个业务系统的安全运行。
在实践层面,许永欣分享了江南科友的创新成果。通过虚拟化云密码机和密码服务重构等技术,江南科友及母公司三未信安成功解决了云原生环境下的弹性安全需求。这些创新不仅满足了密评合规要求,更向密码服务的“无感化”交付迈出了一大步。值得一提的是,其凭借多云多活备份和统一的密码服务管控能力,助力某政务云整体解决方案,该方案已成为数字中国建设的标杆案例。同时,通过与OpenCloudOS的深度合作,双方在算法加速和机密计算方面持续突破,为操作系统级的安全能力建设提供了新思路。
许永欣认为,密码技术应用目前有三个重要发展方向:AI大模型的安全防护、抗量子密码算法普及和同态加密技术的突破。当前,江南科友与三未信安已率先联合发布《大模型安全密码应用白皮书》、《抗量子密码技术与应用白皮书》,时刻关注密码技术前沿应用。特别是在当前数据安全共享场景下,同态加密技术的效率突破,才有望真正实现数据“可用不可见”普及应用。
AI语音黑科技:让影视跨语言‘声’动起来
在《趣丸千音-SOTA模型驱动的多模态AI语音应用》的主题演讲中,来自趣丸科技的人工智能算法专家张强分享了趣丸科技在多模态AI语音应用领域的探索与实践,重点介绍了基于大模型的语音生成和数字人技术在影视漫内容本地化中的应用。趣丸科技作为国内领先的语音社交公司,开发了开源语音大模型MaskGCT,该模型能够保持原始语音的音色、韵律和情绪,实现跨语种的语音转换,解决了传统译制内容情感传递不足的问题。该模型采用非自回归结构,结合强化学习后训练,显著提升了语音合成的自然度、相似度和忠实度,并在GitHub趋势榜获得广泛关注。此外,公司还研发了数字人大模型,通过两阶段处理实现了语音、表情与唇型的精准同步,支持4K高分辨率和实时输出,已广泛应用于直播和短视频制作。
基于这些核心技术,趣丸科技构建了“趣丸千音”SaaS平台,提供一站式AI语音创作服务。平台的核心应用场景之一是视频翻译,通过语音转换和唇音同步技术,实现了外语影视内容的本地化配音,同时解决了不同语种间信息量差异导致的时长同步问题。该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微短剧等影视漫内容出海和输入等项目,并获得了诸多行业奖项。此外,平台还支持字幕擦除、画面修复等进阶功能,进一步拓展了AI在内容生产中的可能性。张强指出,这些创新展示了趣丸科技在AI驱动的内容生产链条中的技术实力,为跨语言文化交流提供了高效工具。
携手同行,共启智慧未来
从基础架构的深度重构到应用场景的创新突破,从技术底座的持续夯实到生态体系的协同发展,本次活动不仅展现了技术创新的丰硕成果,更彰显了产业协同的强大力。OpenCloudOS社区与合作伙伴的紧密协作,印证了“开放共享、合作共赢”的生态价值。活动中,OpenCloudOS还与东华软件联合发布了衍生版操作系统“DONGHUA NTOS 2025”,不仅丰富了OC的行业生态,更显示了东华进一步在基础软件层深耕,为其行业客户打造安全可靠、智能高效基座的决心。未来,东华软件将持续投入Donghua NTOS的迭代优化,并将其作为各类行业解决方案(如智慧城市操作系统、工业互联网平台、医疗HOS系统等)的推荐或默认基础平台。
展望未来,随着产学研各界的深入参与,国产基础软件的发展将迎来更广阔的空间,技术创新与产业应用的结合将创造更多可能。正如活动现场的思想碰撞所展现的,每一次交流都是新机遇的开始——让我们携手同行,在数字化浪潮中共同书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