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之家

科技之家,汇聚专业声音 解析IT潮流

24小时 >

首页 > 24小时 >

冬至介绍(冬至节气起源)

来源: 时间:2023-06-06 16:51:14

  冬至(别名:数九、冬节、长至节、亚岁、英文名:Winter Solstice)是“二十四节气”之第22个节气,太阳黄经达270°,日期在公历每年的12月21日或22或23日,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过节的习俗源于汉代,盛于唐宋。 冬至是太阳直射点南行的极致,冬至这天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大阳高度角最小,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冬至也是太阳直射点北返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南回归线(23°26′S)向北移动,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增长。冬至标志着即将进入寒冷时节,民间由此开始“数九”计算寒天(民谚:“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数九)。 在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但各地在冬至时有不同的风俗,在北方多数人有吃水饺的习俗,南方人多数人有吃汤圆的习俗。

  中文名:冬至

  别名:数九、冬节、长至节、亚岁

  气候特点:天寒地冻

  时间:每年12月21或22或23日

  前一节气:大雪

  风俗活动:办宴席、享祀先祖、官放关扑

  属性:二十四节气的十一月中气

  隐含意蕴:阴阳交割、万物亡寂、生机禁闭

  三侯:蚯蚓结;麋角解;水泉动

  起居养生:及时添衣,适当锻炼

  外文名:Winter Solstice

  代表寓意:寒冷的冬天来临

  季节:冬季

  太阳位置:太阳到达黄经270°

  后一节气:小寒

  风俗食物:姜饭、水饺、汤圆、羊肉汤

  冬至假期:汉代5天假期、唐代7天假期

  起源:依据天象物候制订

  传统习俗:吃水饺、吃麻糍

  冬至节气起源

  

  中国的星象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廿四节气最初是依据斗转星移制定,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北斗七星会指向不同的方位,即所谓“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与干支时间以及八卦等是联系在一起的,有着久远的历史源头。 西汉武帝时期,将“二十四节气”吸收入《太初历》作为指导北方中原地区农事的历法补充,采用土圭测日影法在黄河流域测定“二十四节气”。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来定的,即在一个为360度圆周的“黄道”(一年当中太阳在天球上的视路径)上,以春分点为0度起点,太阳在黄道上每运行15度为一个“节气”。在传承发展中,二十四节气被列入农历中,成为农历一个重要部分。

  涵义

  冬至有“日南至”之称,是反映太阳光直射运动的节气。冬至这天太阳南行到极致,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自冬至这天起太阳直射点往北回返,冬至是\"日行南至,往北复返\"的转折点,此后太阳高度回升、北半球各地白昼逐日增长。冬至标示着太阳新生、太阳往返运动进入新的循环。冬至是一个吉日,如《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太阳回升,是一个太阳直射点往返循环的开始,应该庆贺。

相关文章

W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