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之家

科技之家,汇聚专业声音 解析IT潮流

24小时 >

首页 > 24小时 >

宜春(江西省省辖市)介绍(宜春(江西省省辖市)历史沿革)

来源: 时间:2023-05-31 08:13:16

  宜春市,别名袁州,汉朝始建县,位于江西省西北部,辖1区(袁州区),6县(靖安、奉新、上高、宜丰、铜鼓、万载),代管3个县级市(樟树、丰城、高安),总面积1.87万平方公里,占江西总面积的11.20%,全市人口550万。宜春文化积淀厚重,历来为“江南佳丽之地,文物昌盛之邦”。唐代大文豪王勃《滕王阁序》中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其人、其事、其物均出自宜春。韩愈在宜春担任刺史时,曾在唐诗《秋字》中写下“莫以宜春远,江山多胜游”的诗句赞美宜春;宋代理学家朱熹发出了“我行宜春野,四顾多奇山”的感叹。宜春市举办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农民运动会、2009央视中秋晚会以及每年一度月亮文化节,享有“月亮之都”、“亚洲锂都”的美誉,被授予中国宜居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十大休闲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等称号。

  面积:18669平方千米

  行政区类别:地级市

  政府驻地:宜春市宜阳大厦

  著名景点:明月山、三爪仑、宜春八景、温汤温泉、酌江溶洞、袁州谯楼

  机场:宜春明月山机场

  方言:宜春话(赣语)、怀远话(客家语铜鼓片)

  外文名:Yichun City

  行政代码:360900

  著名人物:徐稚、陶渊明、卢肇、吴有训

  经济开发区:宜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

  气候条件: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所属地区:中国江西省

  别名:袁州、宜春侯国

  下辖地区:袁州区等1区3市6县

  电话区号:0795

  地理位置:江西省西北部

  火车站:宜春站、宜春西站

  车牌代码:赣C

  中文名:宜春市

  高等院校:宜春学院、宜春职业技术学院

  市树市花:市树:桂花树、市花:华木莲

  人口:550万人(2014年)

  邮政区码:336000

  宜春(江西省省辖市)历史沿革

  秦分天下为36郡,宜春市的区域范围隶属 九江郡。

  汉代属 豫章郡(治所在今南昌)。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刘邦遣大将 陈婴平定江南(旧说平江南者为 灌婴,据宋人 赵与时考证,平江南者为 堂邑侯陈婴,非 颍阴侯灌婴)。汉高祖六年(前201年),令天下郡邑皆筑城。于是两座新城出现于今宜春市境内。一为 宜春,一为 建成。宜春之名源于城西美泉,以其\"夏冷冬暖,莹媚如春,饮之宜人\"而得名。建成之名,以其\"创建城邑\"故名(成、城二字古代通用)。初设时的 宜春县管辖今袁河流域城区,包括今 袁州区、 新余市、萍乡市一部和 樟树市一部。西汉元光六年(前129年),汉武帝封长沙定王刘发之子刘成为宜春侯,元朔二年(前127年),又封刘成兄弟刘拾为建成侯。刘成于宜春城中筑 宜春台,刘拾亦在建成城东南二里筑 金沙台,均为一方名胜。今金沙台已废,宜春台尚存。元鼎二年(前115年),刘拾免, 建成侯国除。元鼎五年(前112年),刘成免, 宜春侯国除。

  三国吴宝鼎二年(267年),置 安成郡,宜春一带,为安成郡辖地。晋太康元年(280年),晋武帝司马炎灭吴,以宜春之名与宣穆皇太后张春华(司马炎祖母,司马懿之妻)同名,为避讳,改宜春为宜阳。

  隋初,废郡置州,隋开皇十一年(591年)置 袁州(治所在宜春县)。其时,今袁州区及樟树市西部为袁州所辖,樟树市东部为 吉州所辖, 丰城市为 抚州所辖,其余诸县及樟树市以北均为 洪州所辖。隋炀帝大业初,改州为郡。洪州复为 豫章郡,吉州复为 庐陵郡,袁州改为 宜春郡。

  唐初又改郡为州。唐代市域基本上分属洪、袁、吉3州。唐武德五年(622年)曾设 靖州(治所在 高安)。辖高安、 宜丰、 上高、 万载及樟树一部分。武德七年(624年),改靖州为 米州,旋又改米州为 筠州。武德八年(625年)筠州废。直到五代吴时,市域仍分属洪州、袁州、吉州。五代南唐升元二年(938年)、析高安、 新淦县地置 清江县,以萧滩(今 临江镇)为县治。南唐保大十年(952年),复设筠州。后周显德元年(954)洪州改为 南昌府,市域分属袁州、筠州、吉州及南昌府。

  北宋初南昌府复名洪州。宋淳化三年(992年),增设 临江军(治所在今樟树市临江镇),是时,市域则分属袁州、洪州、筠州和临江军。南宋绍兴十三年(1143年)改筠州为高安郡,绍兴十八年(1148年)复为筠州。隆兴元年(1163年)改洪州为 隆兴府。宝庆元年(1225年),改筠州为 瑞州,是时,市域则分属袁州、瑞州、临江军和隆兴府。

  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隆兴府、临江军、瑞州为隆兴路、临江路、 瑞州路,隶属 江西行省。于袁州设总管府,隶属湖南行省。至元十七年(1280年)江西行省与泉州行省合并为福建行省,至元十九年(1282年)复为江西行省。同年,升袁州总管府为袁州路,隶属江西行省。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改隆兴路为 龙兴路。是时,市域分属袁州、瑞州、临江、龙兴4路,均隶属江西行省。

  明代,江西分设13府。宜春、万载属 袁州府,清江属 临江府,高安、上高、宜丰属 瑞州府,丰城、 奉新、 靖安、 铜鼓属南昌府。又分江西省为5道,南昌、瑞州辖于南瑞道,袁州、临江辖于湖西道。

  清初,沿明旧制。康熙后,江西省演变为4道,瑞州、袁州、临江3府隶瑞袁临道(道尹驻高安)。雍正九年(1731年)改由 盐法道兼巡,更名 袁瑞临盐法道(道尹驻南昌)。市域则仍分属袁州、瑞州、临江、南昌4府。

  辛亥革命后废府。民国3年(1914)划江西省为4道,宜春、清江、万载、上高、宜丰、高安属庐陵道,奉新、靖安、铜鼓属 浔阳道,丰城属豫章道。民国15年(1926)取消道制,各县均直属于省。

  民国20年(1931)夏,国民党陆海空军总司令部行营党政委员会将江西省有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和游击区的县划分为9区,铜鼓、宜丰属第一区,宜春、万载属第二区。

  民国21年(1932年)2月,分江西省为13个行政区。丰城、高安、清江属第一区;奉新、靖安、铜鼓为第二区;宜春、万载、宜丰、上高属第八区。民国23年2月,又在省内设置8个特别区政治局。分划奉新、宜丰、铜鼓、 修水4县地,设局于宜丰之找桥,分划万载、宜春、萍乡3县地,设局于宜春慈化,至民国24年(1935年)4月撤销。民国24年(1935年)4月,缩江西省为8个行政区。奉新、靖安、铜鼓属第一区,宜春、万载、上高、宜丰、高安、清江、丰城属第二区。民国28年(1939年)冬,又改江西省为11个行政区。铜鼓属第一区(治所在铜鼓);宜春、万载、上高、宜丰、高安、清江属第二区(治所在萍乡);奉新、靖安属第十区(治所在奉新上富);丰城属第十一区(治所在丰城)。民国31年(1942年)8月,又缩改江西省为9个行政区。丰城、高安、清江属第一区(治所在丰城);宜春、万载、上高、宜丰、铜鼓属第二区(治所在宜春);奉新、靖安属第九区(治所在武宁)。

  1949年6月15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南昌分区成立,辖南昌、丰城、 新建、高安、清江、新淦、 进贤(8月从 贵溪分区划入)、奉新、 安义、靖安(9月从 九江分区划入)10县。7月10日,江西省人民政府袁州分区成立,辖宜春、萍乡、 分宜、新喻、万载、上高、宜丰、铜鼓8县。1951年,分别改称南昌、袁州专区。1952年9月12日, 袁州专区并入南昌专区,专员公署设于南昌市环湖路,新淦划入 吉安专区,领17县。1958年9月,南昌、新建入南昌市,同年12月20日南昌专员公署改设于宜春县城。1959年1月,更名宜春专员公署,领15县。后进贤、萍乡、新余、分宜、安义等县相继划出。

  1978年7月,改设宜春地区行政公署,属省派出机构。1979年划宜春县城区设宜春市。1985年并宜春县入宜春市。1988年撤丰城县设丰城市,撤清江县设樟树市。1993年撤高安县设高安市。至此,宜春地区共辖4市6县。

  2000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宜春地区,改设宜春市,改原县级宜春市为袁州区。至此,宜春市共辖袁州区、奉新、靖安、宜丰、上高、铜鼓、万载7县区,并代管丰城、樟树、高安3市。

相关文章

W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