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之家

科技之家,汇聚专业声音 解析IT潮流

24小时 >

首页 > 24小时 >

灞桥区介绍(灞桥区建制沿革)

来源: 时间:2023-05-12 12:16:36

  灞桥区,位于西安市东部,陕西省西安市市辖区。东与临潼区、蓝田县接壤,西与雁塔区、新城区、未央区相连,南与长安区为邻,北以渭河与高陵区相望。截至2022年3月,全区总面积332平方公里,辖9个街道,74个社区,76个行政村。截至2021年末,常住人口59.92万人,全区生产总值606.85亿元。 灞桥区以渭河冲积平原为主,具有山、坡、川、滩、塬的多样性地貌特征,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区。灞桥区人文底蕴深厚,自然资源丰富,内生动力强劲。 截至2021年末,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18所,申报国家省市各类科技项目 70 项,各类卫生机构 455 个。 灞桥区古属雍州之地,夏商时归属古杜柏国,亦称荡杜管辖,王莽更霸陵县为水章县。1955年1月,设置西安市灞桥区。1980年4月,灞桥区建制恢复。灞桥区有半坡博物馆、麦草人有机农业公园、灞河左岸生态公园等。

  中文名:灞桥区

  外文名:Baqiao District

  地区生产总值:606.85亿元(2021年)

  下辖地区:9个街道

  电话区号:029

  著名景点:半坡博物馆、西安世博园、半坡国际艺术区、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

  气候类型: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车牌代码:陕A

  行政区划代码:610111

  区委书记:苗志忠

  面积:322平方公里

  行政区类别:市辖区

  国家/地区:中国西北

  政府驻地:纺织城街道

  邮政编码:710038

  地理位置:西安市东部

  火车站:纺织城站

  人口:常住人口59.92万人(2021年)

  高等院校:西安思源学院、西安外贸职工大学、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等

  区长:苏晓梅

  灞桥区建制沿革

  灞桥区古属雍州之地,夏商时归属古杜柏国,亦称荡杜管辖。

  西周时期(约前11世纪~前771年),属周都丰镐的近畿之地,东接骊戎部族,西近镐京,南连弭侯、杜柏二侯国,北隔渭水与毕(侯)国相望。周惠王姬阆十八年,秦穆公元年(前659年)筑霸城(即芷阳)。秦庄襄王因芷阳宫而置芷阳县。区境在其辖地。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实行郡县制,在都城咸阳设郡一级内史,芷阳属内史管辖。

  西汉时期(前206~8年),分全国为103郡。汉文帝七年(前173年),在区南部狄寨原为其母薄太后筑陵,置南陵为县,南陵县治在狄寨街西南大康村北。今狄寨、红旗及霸陵三乡南部均属南陵县管辖。汉文帝九年(前171年),又在薄太后陵北为其营建霸陵,遂改芷阳县为霸陵县。今区中、北部均属霸陵县管辖。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将秦内史地改置京兆尹。霸陵、南陵二县隶属京兆尹。汉宣帝元康元年(前65年)因其父刘进的墓地奉明园筑于今西安市东郊韩森寨而设置奉明县,今区十里铺乡在其辖区。平帝元始四年(4年)撤销奉明县,辖地仍归长安县。

  新莽天凤二年(15年),王莽更霸陵县为水章县。

  汉淮阳王刘玄更始元年(23年),复水章县为霸陵县。

  东汉时期(25~220年),霸陵县仍归京兆尹管辖。

  三国时期(220~280年),曹魏占据中国北部地区,实行州、郡、县制度,区境所在的关中地区属魏国雍州之地。

  三国魏正始五年(244年),改霸陵县为霸城县,后属西晋雍州之地。

  南北朝时期(420~589年),关中地区为北魏、西魏雍州之地,霸城县属京兆郡。

  北周明帝二年(558年),将长安县东部分设万年县。

  周武帝建德二年(573年),废霸城、杜城二县入万年县。

  隋唐时期(581~907年),隋文帝杨坚开皇三年(583年)改万年县为大兴县,隶属京兆郡。

  唐高祖李渊武德元年(618年),复大兴县为万年县,隶属以京兆郡更名的京兆府。武德七年(624年)废芷阳县入万年县。

  唐天宝七年(748年),改万年县为咸宁县。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复咸宁县为万年县。

  五代时期(907~960年),后梁太祖开平元年(907年),改万年县为大年县。

  后唐庄宗同光元年(923年),复大年县为万年县。

  宋朝时期(960~1279年),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年),改万年县为樊川县。(宋时)金世宗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复樊川县为咸宁县。

  元朝时期(1271~1368年),实行省、路、府(州)、县四级行政体制,设陕西四川行省,后改为陕西四川行中书省,改京兆府为安西路,后再改安西路为奉元路,咸宁均为其辖地。

  明朝时期(1368~1644年),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年),改奉元路为西安府,咸宁县遂为西安府辖地。

  清朝时期(1644~1911年),实行省、道、府、县四级行政体制,咸宁县隶属西安府。

  1913年2月,撤销咸宁县,将其辖地并入长安县,将清代县下各社改为仓、仓设乡约、坊设地保、村设地方。此后,灞桥地区一直属长安县管辖。

  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6月3日,长安县在灞桥区境内设立灞桥、新筑两个中心区和狄寨、韩森、曹堡、新东4个区。7月,撤销中心区建制,合并成立狄寨、灞桥、曹堡、新筑4个区,并相继组建乡政权。

  1949年10月至1954年12月,灞桥区境内基层政权组织分别由长安县人民政府和西安市第十区人民政府领导。

  1950年4月,曹堡区撤销,将6个乡划归狄寨区,4个乡并入灞桥区。1951年6月,区划调整,将新筑区下辖的9乡1市调整为13个乡。西安市第十区所辖的两个乡未变。

  1954年2月,狄寨、灞桥、新筑3个区依次改称长安县第四、第五、第六区。西安市十区所辖的两乡未变。

  1955年1月,设置西安市灞桥区。

  1965年10月,灞桥区建制撤销,将韩森公社、纺织城公社划归新城区。其余各乡划归西安市郊区管辖。

  1966年5月,灞桥区内10个农村公社和纺织城公社仍分别归西安市郊区和新城区领导。10月,洪庆、水流、新合、十里铺、席王、狄寨、毛西等7个公社依次更名为红星、火炬、永红、向阳、曙光、红原、立新公社。1968年2月至10月,各公社陆续成立革命委员会。

  1972年5月,改名的7个公社恢复原名。

  1976年10月至1980年3月,灞桥、洪庆、新筑、水流、新合、十里铺、红旗、席王、狄寨、毛西等10个人民公社革委会仍归西安市郊区革委会管辖,纺织城人民公社革委会仍归新城区革委会管辖。

  1980年4月,灞桥区建制恢复。

相关文章

Win